close

20170927 field trip with advanced art class to LA

The Museum of Tolerance-Holocaust 1939-1945

 

undefined      undefined    undefined

   ‘’Please use one word to describe Holocaust,’’the historian volunteer asked.

‘’Awful, peaceful, painful….’’my classmates said. When it was my turn, I said,’’Hope.If there is no hope, they don’t have the ability to endure pain and survive from the Holocaust.’’

 

     全部同學嚴肅莊重的睜開雙眼,思考時間結束,輪流回答對於導覽人員的提問。同學們的專注與靜默是一種極致的尊重,是對於這博物館背後大量考察與用心的等價回應,更是對於這博物館創辦人Simon Wiesenthal 背後動機的實際體現。

 

     Ms.Kwon(藝術老師) 在前一天放學前突然問我要不要和advanced art class 一起去校外教學,一直想出去看看的我當然說好,隔天,就搭兩小時的車來到洛杉磯的The Museum of Tolerance。

 

    看完博物館後的震撼、激動以及感動混雜難以描述,只能說是五味雜陳。心裡冒出幾個疑問:

 

1.要怎麼用藝術來表現tolerance(找不到適當的翻譯)?

2.是怎麼樣的動機讓藝術老師們決定帶學生去參觀大屠殺博物館(三個學校的一藝術課一起去)?

3.整個燈光、音效、藝術以及訓練有素的導覽志工配合這麼完美的博物館創辦初衷是麼?創辦人背景?

4.台灣高中藝術課v.s.美國高中藝術課?

5.要是換成台灣學生來參觀,反應會是如何?

6.希特勒的說服公眾能力?為什麼人心那麼容易被控制?

 


 

     讓我先來描述我觀察到博物館的展示方式與流程。導覽志工,一位穿西裝戴眼鏡的老先生,看起來是一個很懂得分寸、知性、閱歷豐富的人,果然,他溫潤的嗓音不偏不倚的在不堪歷史事件中下了註解,不多不少的話語切中要點以及對我們提出新的問題,好像是對集中營燒屍體沉積下來的灰燼輕輕吹一口氣,慢慢的把六百萬人的冤屈化為寬容。

      ''Freedom is not a gift from heaven,one must fight for it every day’’一進大屠殺的展示中心,就看到創辦人Simon Wiesenthal 寫的字樣。就是因為相對於限制,才有自由的產生,絕對的自由其實是不存在的。

 

      老先生在進去前,發給每個人一張在希特勒大屠殺中受害著的ID卡,每個人的孩子都不一樣,在導覽過程中,都有能讀取ID卡的電腦,裡面講的他們的生平與逃亡經歷,最後離開前甚至會印出來讓你帶回家。Stella Klingerova 是我拿到的猶太人孩子,1927年12月14日出生布拉格(我竟然還記得1927是蔣介石在上海清黨...)家裡是商業大戶,1942年斑疹傷寒症盛行,在四月時被選去集中營,最後在毒氣是被謀殺,兇手是普通人,死著也是普通人,只是身上流的是猶太血液。我朋友拿到的孩子是僅少數的倖存著,現在也87歲了,是在博物館的講師之一。當你想要了解一件事情的始末或是文化時,最有效的辦法是了解參與其中的人物故事與其想法,和他們產生連結與關係,不同之處就顯而易見了。

 

      另外,博物館的導覽方式是結合聲音、燈光、藝術、科技以及整個情境的,有個聲音從廣播出來帶你認識大屠殺,還有一種類似小劇場的方式,裡面的人物是雕刻出來的三位歷史研究員,他們從廣播出來的對話以及電子簡報的配合,都用不同的方式帶你認識大屠殺。我們參觀納粹與集中營的制服,至今,設計納粹制服的人還在設計衣服...集中營的制服上面沒有名子只有編號,每個人進去之前要剃成光頭,頭髮拿來當納粹軍枕頭的棉花,每天日夜不停工作,十五人睡一張床、只有一張毛毯、在零下二十度、薄麻衣、每天只分到不到漢堡一半卡路里的食物...逃出去沒成功的人就會在旁邊吊死(跟你有關係的人也會連坐)、不遠處的大火不停地在燒 你同伴的屍體、燒完後的灰燼就厚厚的沉積在你腳下,請問那時候能靠甚麼東西支撐你的意志繼續活下去?

 

     最後還有一間模仿毒氣室的空間,播放受害小孩與母親的照片與受訪聲音,我渾身早已起雞皮疙瘩,灰色的水泥牆很冰冷,大家的身體靠得很緊密,好似這麼做才能抵擋來自不同血緣的仇恨,我完全無法想像,是多大的仇恨可以殺死六百萬人的生命,更何況其中1.5百萬是小孩子,和你完全沒瓜葛的生命就這樣被同樣是普通人的人殲滅,人性是會多麼的扭曲變形。

 

      Simon Wiesenthal 是奧地利出生的猶太人、大屠殺的倖存著,二次大戰結束後便致力於蒐集有關大屠殺的資料,把納粹逼近監牢中。The museum of tolerance 與其他博物館的不同之處在於你和展覽想訴說的內容產生了關係,讓你想要有所行動、分享給更多人知道。

 

''The decision was made to create a museum - but not an ordinary museum of artifacts and documents. As Simon Wiesenthal expressed, it must not only remind us of the past but remind us to act. This Museum should serve to prevent hatred and genocide from occurring to any group now and in the future. The daunting task was to create an experience that would challenge people of all backgrounds to confront their most closely-held assumptions and assume responsibility for change.  ''

                                                            -from the website of the Museum of Tolerance

 



 

       因為美國高中課表是一天六節,天天一樣的關係,能和藝術相處的時間相對於台灣一週一、兩節多太多了,有足夠的時間,細細地沉浸其中,不必管升學主流。

 

"Art is about what it means to be human’’ - David Foster Wallace

 

      畢業於柏克萊卻選擇留在Bakersfield 教藝術的Ms.Kwon 在每週一的好影片時間跟我們分享這句話,在她設計的每件藝術作業之中,好似都是讓我們更認識自己(像是最近就是在畫一棵能代表我們過去現在未來的樹)而之後又會做一個關於tolerance的作品,藝術是一種語言,果然所言不假。(之後會好好介紹Ms.Kwon的的故事!好一個迷人的女人~

 



更多有關納粹的資料:

https://www.ushmm.org/learn/students/the-holocaust-a-learning-site-for-students

The website of the Museum of Tolerance :                                                                                                                                   

 

http://www.museumoftolerance.com/site/c.tmL6KfNVLtH/b.9052747/k.BEE4/Home.htm

 

arrow
arrow

    HeyIt'sG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